您的位置: 首页 >要闻动态>乡镇动态>详细内容

从贫困村到产业村的蜕变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7-02-15 16:20:0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    走进夏邑县骆集乡胜利东村,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鳞次栉比的楼房,一个个板材加工厂红红火火,一张张板皮从旋切机中飞速“吐”出,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,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。

    胜利东村位于骆集乡东部,豫皖交界处,地理位置偏僻,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村,也是骆集乡出名的贫困村。2014年以前,该村也曾建成过多家板皮加工厂,但由于村里道路坑坑洼洼,车辆无法通行,前来买板材的客商进不来,厂里的板材出不去,十多家工厂相继倒闭。

    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,该乡党委、政府把胜利东村确定为全乡扶贫重点村,结合该村实际与县审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协商,制定了“资源共享、群体帮扶、产业带动”等措施,实施“一户一策”“一对一包保”,带动贫困户整体脱贫、共同富裕。要想富,先修路,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不通这一制约发展的“瓶劲”,经过多方努力,他们为胜利东村争取扶贫项目,修建水泥路6.7公里,全部实现了道路入户。

    在具体帮扶中,考虑到胜利东村杨木资源丰富,有板皮加工行业的传统优势。而且这种产业投资小,见效快,生产流程技术含量低,也适合年龄偏大、不能外出务工人员。乡里因地制宜,以“兴建板皮加工厂”为突破口,先后为贫困户争取到户增收项目资金,为有办板厂意愿的贫困户协调银行贷款及民间信用资金,新建小型板皮加工厂18家,整改扩建原有板皮厂16家,带动贫困人口200余人务工。

    县审计局驻村队员帮助村民组织“刨树班”,分别到附近乡镇收购杨木,解决贫困人口务工60余人;又帮助贫困户组织“运输班”,通过协调资金帮助贫困户购买运输农用车,与板皮厂衔接,解决贫困人口务工30余人。村内逐步形成了收购、运输、生产、销售的“产业链”,为贫困户切实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门路。

    贫困户吕当先介绍说,2014年以前,村里没有通向外面的道路,想干也干不成事,自村里水泥路修通后,在乡包村干部及县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,2015年他承包了村民杜丽英的板材加工厂,当年就赢利20余万元。“目前,我的板皮厂每天需要工人近20名,工人工资平均每天每人130元左右。”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,该村不仅年富力强的劳动力有活干,而且年龄大的老年人也能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,82岁的万素云老人在厂里收拾碎板,每天可挣50多元;68岁的骆红宾和老伴两人都在厂里打零工,每天收入140元。用万素云的话说:“来厂干活,一来有人说说话,二来还能挣到钱,能干多少干多少,累了就休息,反正比在家待着开心。”

    板皮加工厂不仅助推胜利东村村民脱贫致富,还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。胜利东村不仅实现了由贫困村向产业村迈进的梦想,而且迅速奔向小康之路,村民的“钱袋子”鼓了,人人脸上笑开了花。

2016年10月,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郭仪金被我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评为2016年度“十佳”第一书记。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

robo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