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要闻动态>图片新闻>详细内容

青铜寺村:脱贫路上的“青铜逆袭”

来源:商丘日报 发布时间:2020-08-26 16:27:0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123

  “青铜”,网络用语,指等级最低的选手,通过不断努力晋级,最终目标是成为“王者”。

  ——题记

  “当时急得帽子都戴不住:三个孩子两个上大学一个读高中,养鸡因为不懂技术又赔光了,亲戚朋友都借遍。”8月22日,夏邑县歧河乡青铜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徐自由憨笑着对记者说,“现在嘛,一年挣个二三十万有保证。庄里谁家有难处,只要言一声,支援个三五万也不算个事!”

  青铜寺村下辖班庄、徐楼等7个自然村,耕地2995亩,802户2802人。村室墙壁上的明细表显示,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01户765人,分别占37%、27%。然而截至目前,还有4户12人未脱贫,最低一户年人均收入也已达到6933元。脱贫攻坚,是青铜寺村这几年工作的重头戏。

  徐自由今年51岁,记者见到他时,只见他穿着一个大裤衩,一身古铜肤色净是肌肉。“天天下地干活,啥衣裳也穿不住。”他有些难为情地说。落座以后,徐自由打开话闸子,讲起了他脱贫致富的故事:当时日子特别难过。帮扶人到他家走访时,他正睡在鸡窝里。后来,帮扶人帮助他学习发展温棚蔬菜,第一季种辣椒就卖了6万多元,第二年又流转40亩土地种西瓜、辣椒,净赚40多万元,不仅还清了欠账,还盖起了楼房,买了小轿车。

  村委会主任袁京华向记者介绍了青铜寺村脱贫攻坚的情况:几年来,通过转移就业,发展种植、养殖、加工产业,小额贷款到户增收,落实扶贫政策,他们村脱贫户至少有两项以上稳定收入渠道,收入远远超过脱贫标准。现在全村发展的主导产业有粉丝生产、服装加工、彩灯加工,大棚蔬菜、果树、药材种植300多亩,养殖户80多户——早在2016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。

  班建房的“养羊场”就在班庄的坑塘边,自家门前,篱笆一围,用个帆布篷给羊遮荫。班建房告诉记者,他的羊其实是放养的,平时都是到沱河岸边放牧,回来就关在这个羊圈里。“俺养了五十几只羊,都是吃草,很少喂饲料和粮食,也不需要花太多钱。主要是靠母羊生羊羔,一年卖羊羔能挣六七万元。俺就是靠养羊脱了贫。”说起养羊的事情,班建房很有心得。

  一个好汉三个帮。青铜寺村脱贫攻坚节节取胜,离不开帮扶单位和驻村队员的努力与付出。

  商丘军分区作为市级帮扶单位,为青铜寺村倾注了大量心血,军分区首长定期到村走访,慰问困难群众,指导脱贫攻坚工作,帮助改善基础设施。现在,各自然村全部修了水泥路,安装了路灯。村里开通了宽带,有线电视到户,饮用水、电力供应、文化服务中心、村卫生室、村医等全部达标。

  夏邑县广电局作为县级对口帮扶单位,更是全力以赴。驻村第一书记骆其峰介绍,他们单位下派70名干部职工联系青铜寺村,探索网格化管理,对301户贫困户、501户非贫困户实现帮扶全覆盖,精准掌握各户情况,围绕“病、学、房、收、证”五字开展帮扶,重点解决因疾病致贫、因子女上学致贫、房屋改造、稳定增收、证件办理完善等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突出问题,带领群众大步跨入小康社会。

  韩素梅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,90后的她已经小有成就。她的“依依制衣”车间里,十几名女工正在紧张工作,裁剪的、缝纫的,一派繁忙景象。韩素梅告诉记者,她原来在南通从事服装加工,积累了一些资金,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技术和渠道。两年前,在家乡人的盛邀下,她回到家乡创办了这个制衣车间。“用的工人都是附近的,大多是贫困户,人均月工资3000元左右。俺一年也能获利十几万元,不比在外边挣钱少。”韩素梅朴实的话语里透着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。

  青铜寺村真的有座青铜寺,它始建于唐朝,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,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优势和品牌价值。2015年该村承办了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电视连续剧《乡村法官》5集拍摄基地,201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“中国休闲美丽乡村”。

  袁京华说,青铜寺与正在建设中的沱河风景带、樱花园互为呼应。经过党员干部、村民代表讨论,该村确立了依托千年古刹青铜寺,抓住沱河徐楼彩虹大桥通车的便利优势,逐步打造包括农家乐、采摘园、老电影、小磨香油、传统民俗项目集聚的青铜寺休闲一日游线路,建设旅游观光、休闲养生和文化品鉴的美丽乡村。

  在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中,青铜寺村不断演绎“青铜逆袭”,不但如期完成了脱贫任务,而且越战越勇,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信心百倍地扬帆起航。

  相关链接

  青铜寺村村情

  青铜寺村位于夏邑县歧河乡政府所在地西北6.5公里处,北临沱河,与夏邑县樱花园隔河相望。辖7个自然村,耕地2995亩,802户2802人。截至2019年年底,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01户765人,已脱贫296户752人,贫困发生率已由建档立卡时的27.3%下降到现在的0.46%。

  近几年来,青铜寺村在商丘军分区、县广播电视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,实施网格化管理,通过转移就业、技术培训,发展种植、养殖、加工产业,着力小额贷款、到户增收、危房改造、教育补贴、医疗保险、慢性病证、残疾证、低保、五保、公益岗位、孝赡基金、自来水安装等一系列政策落实,确保脱贫户达到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,于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。该村确立依托千年古刹青铜寺和农业部授予的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称号,逐步打造农家乐、采摘园、老电影、小磨香油、传统民俗项目集聚的青铜寺休闲一日游线路,助推乡村振兴。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

robots